HCH NEWS

     今天,《经济日报》一篇以“孵化未来”为标题的文章占据了首页版面的c位。文章基于高质量发展产业调研,纵向剖析了有着35周年历史的孵化器行业。

     其中,在产业链生态板块,讲述了海创汇大企业共创平台的赋能故事。

     文中写到,海创汇跳出传统孵化器模式,立足海尔自身的产业链优势,构建起特色鲜明的加速体系。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海创汇助推创企卡位入链,帮助他们融入海尔集团的产业场景中。

                  以下内容来自经济日报《孵化未来》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在科技创新创业中,孵化器发挥着“孵化梦想、成就未来”的重要作用。目前,中国科技创业孵化机构已经超过1.5万家,是全球孵化器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孵化器行业具备哪些优势?面临哪些困难?又出现了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产业链生态:龙头老大的带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初创企业来说,能获取市场份额、在产业链中占据一席之地,才算站稳了脚跟。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LED生产基地,但几乎95%的高端光源芯片市场被美德日韩占领,国产企业很难进入这一领域。”2017年,怀揣着振兴民族制造的梦想,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学院“80后”博导孙雷蒙和几个老同学创立了华引芯(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创业仅两年,华引芯便发布了全球可量产的最小尺寸Mini LED产品——这是中国高端LED芯片第一次在全球舞台亮相。孙雷蒙团队摩拳擦掌,计划加大出货量,并启动新一轮融资。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一切按下暂停键。2020年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订单减少、项目中止、生产停工、融资中断,一个个难题接踵而至。“疫情之下,最怕的不是资金链断了,而是市场对武汉企业失去信心。”那是孙雷蒙创业以来最焦灼的时刻。

       转机发生在当年4月10日,在海创汇“武汉加速”云路演活动中,华引芯获得战略投资,从落水挣扎中绝处逢生。

       海创汇缘何“逆行”投资华引芯?这与海尔集团对家电产业的长期积累和长远判断密切相关。

       2014年,以白色家电起家的海尔集团决定面向全球创业者,开放自身产业资源和应用场景,搭建一个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加速器平台——海创汇。这一看似自我颠覆的举动背后,是行业竞争从单体企业转向产业生态的格局之变。

       海创汇跳出传统孵化器模式,立足海尔自身的产业链优势,构建起特色鲜明的加速体系。华引芯的技术创新实力,契合了海尔生态链对杀菌消毒的巨大需求。这为海创汇在市场信心备受打击的疫情之下仍然坚定看好华引芯,提供了产业逻辑和投资定力。

       “即便是大型企业,自身用到的产品、部件也不可能样样都做,企业供应链上下游的场景恰好为某一细分领域的科技进步提供了市场。”在海创汇董事长刘长文看来,资金支持只是一个开端,让“硬科技”实现“软着陆”是加速器的最大优势。

       创业之初,华引芯亟需打开广阔应用空间,快速融入到大企业的产业链中。汪斌分析,初创企业面临产品单一、知名度低及成本过高等不利因素,难以找到种子用户进行有效推广。“孵化器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帮助创业者开拓市场。”汪斌说。

       孙雷蒙对此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高端光源芯片研发投资大、风险高,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在实际应用中反复打磨,海创汇给了我们充足的时间窗口去参与竞争、找到用户、检验产品。”

       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海创汇助推华引芯卡位入链,帮助其核心产品融入海尔集团生物医疗、果蔬清洗、冰箱制冷、净水机等多个领域的杀菌消毒场景。如今,华引芯自主研发的多个核心光器件系列产品成功打破国外垄断,成为高端半导体光源IDM厂商。借助海创汇的平台优势和信任背书,今年4月,华引芯顺利完成B轮融资,累计融资数亿元。华引芯的估值从2019年底的6000万元增长至2021年底的8亿元,涨幅超过10倍。

       加速器也带动了龙头企业创新成本的降低、产品质量的提升。刘长文告诉记者,过去公司生产所需的LED消毒光源模组长期依赖进口,如今突破了外企垄断,成本从90元降至15元,完全实现了自主可控。

       目前,海创汇加速器平台已汇聚4000多个创业项目,360余个重点加速项目,A轮成功率达50%,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现已孵化出5家上市公司,7家独角兽企业,102家瞪羚企业,3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海创汇还为海尔集团开辟了新的增长曲线。海创汇目前所管理的基金规模达30亿元,年投资回报率约为31%。2021年,海创汇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0%,利润同比增长130%,预计今年服务收入同比增长将超过50%。

       百度AI加速器、华为哈勃投资、小米谷仓学院……如今,众多龙头企业纷纷布局生态孵化,围绕自身产业链上下游转化科技成果,打造自己的产业生态。汪斌形象地将这些龙头企业比喻为“从山顶向下抛绳子的人”。他表示,加速器是大企业的“蓄水池”,是小企业的“救生圈”,大企业要持续保持自身优势,就需要不断寻找优秀标的,用资金、品牌、渠道、经验、资源等优势,拉着小企业一起成长。